武城县财政局局长殷庆利表示,该局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,整合涉农资金向示范区倾斜,打好吨半粮建设开场战。
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。平均年龄84.2岁,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共37位,最大年龄100岁。
中新网4月25日电 据上海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,2022年4月24日0—24时,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7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983例,其中846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,1557例确诊病例和1683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,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。截至2022年4月24日24时,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79例,出院4570例,在院治疗9例。该无症状感染者为中国籍,在美国探亲,自美国出发,于2022年4月9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。2022年4月24日0—24时,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523例无症状感染者16836—无症状感染者16887,居住于浦东新区,无症状感染者16888,居住于黄浦区,无症状感染者16889—无症状感染者16897,居住于徐汇区,无症状感染者16898、无症状感染者16899,居住于长宁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00—无症状感染者16913,居住于静安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14—无症状感染者16916,居住于普陀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17—无症状感染者16923,居住于虹口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24—无症状感染者16945,居住于杨浦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46—无症状感染者16961,居住于闵行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62—无症状感染者16976,居住于宝山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77—无症状感染者16979,居住于嘉定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80,居住于金山区,无症状感染者16981—无症状感染者16983,居住于青浦区,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,即被隔离管控。
经市级专家会诊,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2022年4月24日0—24时,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1例。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得以快速推进,离不开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高效服务。
2021年7月,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,一期总用地约186亩,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。2019年,昆明产投公司所属市产业基金出资55亿元参与闻泰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,成功引入闻泰科技有关产业落地昆明。对于闻泰科技而言,它是该公司通讯产品集成业务目前在全球投资最大的产业园区,也是该公司通讯产品集成业务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。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从开工到投产创造了昆明速度,一期工厂2021年7月至12月智能终端产品出货量达500万台,当前月产能已达120万台,二期项目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。
另一边的建设工地,机声隆隆,货车穿梭,总用地约460亩的二期项目正加快建设。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,二期项目实现了1个月内办3证(国有土地使用证等),2个月内办4证(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)的昆明速度。
闻泰项目由昆明市委、市政府高位统筹,副市长牵头组织协调,工信、发改、人社、财政、市场监督、商务、海关等部门均有领导直接联系和指导,企业的诉求和问题能第一时间上传和进行研究解决。2021年,昆明闻泰科技以超过200亿元的营业收入入列当年云南民营企业100强,排名第3位。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中国西部迄今最大的智能制造工厂,大量引入了行业高、精、尖自动化智能设备,生产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,创造了行业智能制造新高度。受益于各级、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全方位高效服务,产业园一期当年开工、当年竣工、当年投产,二期项目开工仅90天就实现了1号主厂房顺利封顶
提速滇中引水、耿马灌区、弥泸灌区等重大工程建设,全力推进小石门、南瓜坪、清水河、桃源、黑滩河等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。同时,实施水库扩建扩容、库库连通及库河连通、跨区域引调水、城乡供水一体化四大工程建设,针对四大工程具有效益好、占地少、易实施、推进快的优点,着力破解耕地、林地、生态红线对水利工程的制约,尽快开工建设、形成有效投资。我省将以此次春季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动员会为契机,突出重点,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进度。今年,省政府明确了全省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以上,完成投资920亿元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。
举办兴水润滇竞赛活动,旨在团结动员广大水利参建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苦练本领、提振精神,充分激发、调动全省水利系统大干水利的信心和动力,掀起春季水利建设高潮,助推云南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。继续谋划一批打基础、管长远、惠民生的重大水利项目,扎实做好重大专题论证,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,为项目适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。
云南省兴水润滇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暨2022年春季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动员会,4月22日在丽江市黑白水河引水丽江坝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现场举行,集中开工40件新建水利工程,投资规模102.6亿元举办兴水润滇竞赛活动,旨在团结动员广大水利参建职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苦练本领、提振精神,充分激发、调动全省水利系统大干水利的信心和动力,掀起春季水利建设高潮,助推云南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。
云南省兴水润滇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暨2022年春季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动员会,4月22日在丽江市黑白水河引水丽江坝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现场举行,集中开工40件新建水利工程,投资规模102.6亿元。提速滇中引水、耿马灌区、弥泸灌区等重大工程建设,全力推进小石门、南瓜坪、清水河、桃源、黑滩河等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。我省将以此次春季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动员会为契机,突出重点,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进度。继续谋划一批打基础、管长远、惠民生的重大水利项目,扎实做好重大专题论证,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,为项目适时开工建设创造条件。今年,省政府明确了全省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以上,完成投资920亿元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。同时,实施水库扩建扩容、库库连通及库河连通、跨区域引调水、城乡供水一体化四大工程建设,针对四大工程具有效益好、占地少、易实施、推进快的优点,着力破解耕地、林地、生态红线对水利工程的制约,尽快开工建设、形成有效投资
截至十三五末,滇中城市群以全省约28.3%的国土面积,集聚了47%的人口和61.5%的地区生产总值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,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。日前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了到2025年我省滇中崛起、沿边开放、滇东北开发、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。
其中,在推动滇中城市群发展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我省将以昆明高新区、玉溪高新区、楚雄高新区为载体,建设滇中创新核心区。为提升滇中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,滇中片区将重点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,建设现代金融服务、现代物流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,建设烟草及配套、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。
据悉,滇中城市群空间范围为昆明市、曲靖市、玉溪市、楚雄州4个州(市)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、个旧、开远、建水、石屏、弥勒、泸西等7个县(市)。具体建设举措包括: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大力开展高新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,实施科技创新专、精、特、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,大力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;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,依托高等学校、科研机构和创新型龙头企业,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;围绕人工智能、生态安全、生命科学、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和优势产业,构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新型体制,改进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形成机制,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,实施科技补短板强支撑行动,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;提升稀贵金属关键材料和技术研发能力,积极承担稀贵金属溅射靶材、锗材料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,加快把滇中稀贵金属等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;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,推进形成区域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孵化育成体系,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。
按照《规划》提出的发展目标,到十四五末,滇中城市群要集聚全省50%的人口和68%的地区生产总值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%左右,成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。特别是在重构昆明市制造业竞争优势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,推动城市更新改造,促进昆明城市经济转型和功能提升;加快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,推进制造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,培育新产业新业态,打造生物医药、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制造业集群;开展石龙坝水电站(昆明)、昆明钢铁厂等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,推进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、老旧社区改造、老厂区老厂房设施改造,推动形成融合发展,提升城市品质。其中,滇中地区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导向,以制造业发展为重点,布局先进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巩固提升烟草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,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。为进一步优化我省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,《规划》明确,将引导企业向重点州、市和开发区集聚,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、重点突出、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
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3元,同比增长4.9%,实际增长4.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9元,同比增长6.2%,实际增长6.0%。一季度,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87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6.3%。
与2020年相比,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项来源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:工资性收入增长11.7%,经营净收入增长10.2%,财产净收入增长11.1%,转移净收入增长8.0%。比2020年增长33.3%,两年平均增长15.4%。
分城乡看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857元,增长4.8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25元,增长7.1%。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0元,同比增长6.1%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.8%,比2020年增长22.5%,两年平均增长10.7%。
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22元,增长6.2%,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3.2%;人均经营净收入1283元,增长7.2%,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.8%;人均财产净收入670元,增长5.7%,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9.8%;人均转移净收入1235元,增长4.9%,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.1%特别是在重构昆明市制造业竞争优势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,推动城市更新改造,促进昆明城市经济转型和功能提升;加快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,推进制造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,培育新产业新业态,打造生物医药、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制造业集群;开展石龙坝水电站(昆明)、昆明钢铁厂等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,推进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、老旧社区改造、老厂区老厂房设施改造,推动形成融合发展,提升城市品质。日前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了到2025年我省滇中崛起、沿边开放、滇东北开发、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。为进一步优化我省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,《规划》明确,将引导企业向重点州、市和开发区集聚,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、重点突出、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。
具体建设举措包括: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,大力开展高新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,实施科技创新专、精、特、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,大力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;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,依托高等学校、科研机构和创新型龙头企业,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;围绕人工智能、生态安全、生命科学、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和优势产业,构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新型体制,改进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形成机制,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,实施科技补短板强支撑行动,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;提升稀贵金属关键材料和技术研发能力,积极承担稀贵金属溅射靶材、锗材料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,加快把滇中稀贵金属等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;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,推进形成区域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孵化育成体系,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。据悉,滇中城市群空间范围为昆明市、曲靖市、玉溪市、楚雄州4个州(市)及红河州北部的蒙自、个旧、开远、建水、石屏、弥勒、泸西等7个县(市)。
截至十三五末,滇中城市群以全省约28.3%的国土面积,集聚了47%的人口和61.5%的地区生产总值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,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。其中,在推动滇中城市群发展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我省将以昆明高新区、玉溪高新区、楚雄高新区为载体,建设滇中创新核心区。
其中,滇中地区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导向,以制造业发展为重点,布局先进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巩固提升烟草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,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。为提升滇中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,滇中片区将重点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,建设现代金融服务、现代物流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,建设烟草及配套、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。
评论留言